校園文化墻把勵志的人、物或故事通過藝術的形式描繪在墻上;將科技與文化相結合,給校園文化墻附上勵志的色彩。校園文化墻作為展示學校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平臺,能激勵全校師生不斷進取,奮發向上,把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傳遞給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們“講解”勵志的故事,使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青春點亮中國夢。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我們深知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站穩腳跟,才能提升教育的智慧,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能使團隊創造奇跡。因此,要始終把學習當作工作中的大事。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我們經常提醒每一位教職員工心里要裝著學生終身發展的大計,眼里要看著影響學生成長的細節,把工作做細做實。我們要求教師員工用心工作,愛心育人,真心服務,為學校持續發展精心策劃,為學生發展精細導航;要求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工作要到位、盡職;要求從小事做起,把簡單的事情做好。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大學也應該具備超越于世俗利益的精神力量,傳統的中國教育精神對于師者的嚴苛要求,實際上賦予了教育本身具備超越現實、勇于探索、追逐夢想的精神與力量。教育是追逐夢想的事業,也正因為如此,教育才會成為一個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人類因夢想而偉大!有夢想的人,首先是一個有變革精神的人,能夠不囿于一時一事的成見與束縛,勇敢地異想天開;與此同時,更是敢于踐行的人,能夠以自身堅強的意志、不懈的力量,在廣袤天地,去追逐夢想,實現夢想。在當今這個時代,尤其需要培養這樣的人,有想象的頭腦,有智慧的方式,去構思、去規劃、去逐步實現自身價值,承擔時代與社會所賦予的使命,這是大學的責任,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歸宿,是大學精神的所在。
辦學思想的真正落地,需要一種長遠持久的力量支撐,才能使學校的管理制度、核心價值、發展愿景等得到真正的認同與落實,這種根本動力就是文化。在集團化辦學實踐中,海淀區實驗小學不僅要求“形的統一”,更追求“神的融合”,因為集團化辦學并不是優質校的簡單復制,而是通過本校產生的強大源動力,輻射帶動分校的共同發展。要實現神形俱合、凝心聚力、聯動發展,北京校園文化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在環境建設中讓墻壁與花草說話,讓師生生活在如詩如畫的書香校園環境中,著力于校園“教育文化長廊”建設,時時處處為廣大學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食糧,激發學生向上、從而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起求知欲。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主陣地之一是校園的墻壁。校園的墻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熏陶、引導和感染師生職工情操和素質的巨大的推動力量。
校園文化是以培養學生和提高全員文化乃至綜合素質為目的,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一種文化。校園文化具有多樣性、發展性、先進性、教化性和輻射性,校園文化是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續和補充,是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是在長期教育實踐中,通過幾代師生共同努力形成的教職工、學生認同的有學校特色的行為方式、道德規范、教學原則、培養目標、學校傳統等因素,包括物質文化、制度和行為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建構一所學校理想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墻正是該所學校文化內涵的顯性載體。校園文化墻的建設應避免盲目上馬,因為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這需要管理者的用心挖掘,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用心經營、精心設計和構建。校園文化的建設切忌游離于學校傳統,脫離于學校實際。校園文化墻應該是校園文化“水到渠成”的彰顯。文化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校園文化的彰顯如果僅僅停留在理性深奧的條文或標簽上,終究會與師生形成“代溝”,成為被冷落的擺設。文化自覺需要一個過程:對自身承載的文化的一種覺悟、一種科學認識。“文化自覺”需要師生的認同并踐行。文化墻的內容和設計應該發揮師生的能動性,有師生參與的一席之地。讓師生參與其間,即學校文化的內涵通過師生理解和認同的感性語言和形象圖案表現出來,從而達到“物”激“情”,“情”發“辭”,“辭”促“行”的效能。優秀校園文化的體現,應該是師生“水乳交融”的一種自覺。
校園文化建設大致可分為硬環境建設和軟環境建設兩個方面。硬環境建設包括學校建筑、校園景觀等校園基礎性設施以及校園網絡、廣播電視等文化設施的建設。軟環境建設包括:良好的學術環境、良好的育人環境、良好的校園風尚等。不論建設何種校園文化,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先對校園文化有個清晰的定位、全面的規劃、深入的挖掘等,這樣才能真正創建出彰顯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文化建設在百度百科定義是發展教育、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圖書館、博物館等各項文化事業的活動。聚橋文化認為文化是人們精神層面的東西,它包括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我們做文化建設,就是把思想上的東西通過設計制作把它通過一個載體具體化、物質化的展現出來,通過內容設計、空間場景、氛圍意境等各種元素調配出讓人身同感受。文化建設包括:校園文化建設、黨建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