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人來說,家庭寄托了對安全、溫暖和正能量的追求。IKEA宜家2016《中國都市人居家生活報告》也以“用心,讓家更有味”為主題,強調了和家人共度時光的重要性。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越來越融入設計之中,用各種改造讓家變得暖意融融,出現在了不少人的新年愿望清單上。
網絡文化的萌趣設計還是源于自然和真實的設計,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未能點破的目的——療愈人心。“這是一個需要反省的年代,新的設計需要彌補浮華年代造成的缺失。”所以,2016年,無論虛擬和現實如何交鋒,治愈系都是主流。一方面,互聯網碎片式傳播方式對社會產生了影響,人們的很大一部分生活時間被用于虛擬世界尋找刺激體驗。“低頭族”在享受快餐式文化產品時,也創造出了幽默自黑的網絡文化。投射到設計領域中,各種顛覆傳統思維的小設計層出不窮,便是網絡文化推動的結果。
而另一方面,虛擬世界和網絡快餐文化又使人迅速厭倦,反而對真實產生了強烈的渴求。人們對如何設計一個溫暖的家、對環保設計的興趣有增無減。極致“蝸居”改造、環保設計與包豪斯結合,也成為了明年設計的大熱門。“2016年,設計界注定要在虛擬和現實之間激烈交鋒。”時至年末,全球各大設計中心、機構的趨勢預測報告紛紛出爐。盡管受到地域文化差異影響,內容有所差別,但是多份報告中透露的基本信息正如梅德所言,虛擬世界的巨大沖擊和回歸真實的強烈愿望將交織在一起,成為2016年靈感的驅動力。“萌”是網絡文化的關鍵詞之一。國內知名設計師楊明潔創辦的Yang Design設計策略研究所,在最近發布的《2016-2017中國設計趨勢報告》中明確指出,未來兩年,充滿萌趣的設計將滿足人們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尋求心靈治愈感的重要訴求。
按照楊明潔的解釋,所謂的萌趣,是用最簡單直接的設計風格、強烈的色彩沖擊視覺,乍看之下就能俘獲人們的眼球,在物與人之間快速建立心理連接。“萌趣設計幽默感的表達方式,跳脫于常規思維,具有玩味的樂趣,給消費者帶來直接的感知,引發共鳴。在日本,萌趣設計作為重要的設計潮流存在多年,最典型的莫過于設計師名児耶秀美創立的+d設計。香蕉皮門檔、動物形狀橡皮筋、壓住泡面碗的卷腳的人形公仔、供人在無聊和煩悶時盡情揉搓的橡皮玩偶“完顏阿骨打”,數百種瑣碎的小玩意憑借鮮艷的顏色和別出心裁的造型,在日本乃至歐美大受歡迎。據說,一盒小小的動物橡皮筋,在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兩千萬份,是紐約現代美術館紀念品商店中最暢銷的產品之一。
如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萌”同樣深入人心。國內原創設計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遺余力挖掘萌趣的力量。僅在今年上半年,“朕知道了”膠帶、故宮手表殼、朝珠耳機、“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等一系列故宮衍生設計品,已經先聲奪人,憑借賣萌的創意,銷售額突破7億,為國內萌趣設計打響了頭炮。萌趣設計的門檻不算高,生產預算也有限,所以,新興的網絡和新媒體眾籌平臺為設計新秀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讓更多年輕設計師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設計無分大小,只在于是否打動人心,‘萌’就是直指人心的神器。”名児耶秀美坦言。日本萌動設計發端于經濟泡沫破滅之后,大眾消費需求從追求奢靡轉向了尋求撫慰,對人心體察入微的名児耶秀美迅速抓住了這種趨勢。和同時期創立的無印良品不同,雖然不扎根于日本傳統文化土壤,但名児耶秀美發掘的年輕設計師審時度勢,借助日本動漫文化浪潮,將萌趣設計推向了世界。
“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來說,萌動其實是代表著對未來積極而樂觀心態,也是一種充滿自信、活力,具有鮮明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楊明潔說,F在,連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都在今年暑期登陸上海的《設計:為了愛犬》的展覽上,帶著一眾設計大咖大打萌物牌。天時地利人和,2016年,已經不能阻止萌趣設計“野蠻生長”了。南京LOGO設計公司另一方面,百變設計思維也影響了大宅設計。在近期的“2015別墅大宅設計高峰論壇”上,設計師討論的話題竟然是如何借鑒蝸居改造,讓別墅大宅設計大而不空、華而不奢。軟裝設計師簡名敏也對這種觀念表示支持:“家不在于大,而在于居住者是否用心營造。”她認為,2016年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是居家設計理念轉變的重要節點,溫暖低調會取代奢華新奇,成為家居設計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