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根深才能葉茂”,中國目前的設計借鑒甚至抄襲西方的很多,這只是一種盲目的拿來主義,我們可以學習西方先進的現代的設計觀念,而無需從形式上去照搬,這種照搬只會越來越失卻本土自己的東西,跟著別人的步伐走。 我們一直鼓吹要和西方接軌甚至對話,這種接軌是要求有自己的東西,本土的文化內涵在里頭,否則只是東施效顰,讓別人恥笑而已。 香港的著名設計師靳埭強之所以走向成功,不僅因為他有一流的設計意識和頭腦,也由于他在設計中加入了許多很中國化的東西,如中國古錢幣、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他很聰明,很懂得如何將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加入一些現代的調味劑呈現出來。他就這樣一步步地跨向了世紀一流平面設計大師的行列。
在商品趨于同質化的時代,很多人可能認為要創造一個大品牌,只要它背后的公司實力足夠強大,又肯于砸大錢鋪天蓋地做廣告造聲勢,就會成功。其實未必如此,一個品牌的成功遠不是錢可以砸出來的。請看下面這個“招牌漢堡”案例。 案例的主角是大名鼎鼎又實力強大的麥當勞。
1996年為了推出“招牌漢堡”,麥當勞僅市場營銷開支就用掉1億美元,其數額之巨是快餐史上前所未有,加上前期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大規模測試費用,有分析人士估計總共可能燒掉麥當勞1.5—2億美元。 麥當勞一直是快餐業的老大,但它始終受著競爭對手不懈的挑戰,第二年,麥當勞把它認為不得力的廣告公司換了;還做了降價促銷,又開展聲勢浩大的捆綁銷售活動。但1997年的業績還是令人失望,自己的市場份額微降,而其他幾個主要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都微升。到1998年,各門店要求停掉新產品的呼聲越來越高,公司終于撐不住了,高層進行了大改組,新領導承認犯了一些錯誤,決定逐步淘汰招牌漢堡,并進行一些發展策略的調整,以緩和與合作伙伴的關系。 如今麥當勞仍然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大品牌之一,仍把對手遠遠地甩在后邊,但多年以來專家們一直把當年招牌漢堡的失敗案例當作重要一課,給人以警示。
如漢堡王、溫迪,尤其老二漢堡王與麥當勞的產品非常類似,對麥當勞逼得也最緊,雙方經常直接交火。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快餐業飛速發展,市場趨于飽和。麥當勞本身急劇擴張,門店數量迅速增加,不但競爭對手之間互相爭市場份額,連自己的門店之間由于互相距離太近也形成競爭,同店銷售額出現下降,致使特許經營合作伙伴不斷表達不滿。 1991年麥當勞就開始考慮開辟新戰場,拓展產品線,擴大顧客群體,相繼推出了一些新產品,可是都沒有成功。1994年起麥當勞開始研制大手筆的“招牌漢堡”,目標瞄準口味成熟、講究的成年人。
新產品研制由麥當勞總部的執行廚師負責,居然用了兩年之久,僅其中的秘制芥末蛋黃醬就研制了兩個月,真可謂煞費苦心。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比如為了給人一種家庭制作的感覺,面包上面-全球品牌網-故意有一道橫切紋,連上面的芝麻粒都故意不均勻分布,像是手工撒上去的。公司高層對全新的“成人”漢堡激動不已。推出之前,麥當勞進行了大規模市場測試,測試者普遍反映良好。 1996年5月10日招牌漢堡閃亮登場,為它做廣告的是已經與麥當勞合作15年的專業廣告公司。為了突出這款新產品“成人漢堡”的定位,麥當勞采用了“諷刺式反廣告”,其中有這樣的場景:一些孩子嘗了這種產品之后,做出苦臉,說:“不好吃”、“理解不上去”、“真不知道這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們把其中教訓歸結為:麥當勞是個以方便、快捷、干凈為特征的品牌,漢堡再講究也還是個漢堡,若要講究口味、講究美食,人們不會到麥當勞去,而是去飯館;產品價值本身不具有吸引力,未能給人以物有所值的感覺;不恰當運用反廣告,貶損自己的品牌顯然不明智。有人甚至說,“麥當勞叔叔”去跳舞、打高爾夫、打臺球破壞了麥當勞長期以來樹立的親切、友好的家庭形象;還有人認為不接地氣的總部很難研制出好產品,麥當勞的標志性產品巨無霸和其他長盛不衰的產品都是下邊具體營運商開發出來的。可以想象這種廣告效果如何。好在麥當勞營銷部門時刻關注著廣告播出后的反響,發現這種廣告不但起不到對成人的吸引作用,還得罪孩子這一重要顧客群體,果斷采取措施,很快就改放另一版本廣告。新廣告里出現了一直很受孩子們喜歡的小丑“麥當勞叔叔”,但他不再站在孩子中間載歌載舞,而是去參加一些成人活動,打高爾夫、打臺球、去夜總會跳舞等,畫外音說“麥當勞要變得更像大人了”。
廚藝方面,無論把它說得多么美味,制-全球品牌網-作的人還都是那些打工的高中生,不是有什么烹飪手藝可言的廚師。口味方面,有些人說不用一般面粉而用土豆粉做面包,蛋黃醬里邊加芥末,這些都不符合大眾口味。偏偏雪上加霜,一些媒體、健康雜志開始發表負面評論,說招牌漢堡的鈉、熱量、脂肪含量都很高,遠高于巨無霸或其他類似產品,非常不健康。這樣幾個月下來,銷售量始終沒有起色。 實力雄厚的麥當勞當然不會因為幾個月銷售量不佳就輕易放棄,采取了不少措施為它沖出困境保駕護航。公司高層在面對外界質疑時,不斷出來力挺,說:市場人氣很旺,超過預期,只有那些期待奇跡的人才會感到失望,等等。產品一上市,場面異常火爆,許多門店顧客排隊長度超過了平時一倍,原來招牌漢堡最初面市時是免費贈送,顧客熱情很高,每天消耗量很大。可是開始收費之后,銷售量卻很小。麥當勞的產品都是事先做好放在那里,如果買的人少,產品就會滯留在保溫箱里,不如剛做好的時候鮮香可口,這樣越是少人問津的產品越不好吃,越不好吃買的人就越少。價值層面,許多人覺得,無論它的口味被說成如何精致,其中的牛肉餅還是跟巨無霸等較低價格產品用的是同一種東西,兩者比較,它只比巨無霸多一片西紅柿、多幾片萵苣,價格卻比巨無霸高一倍還多。
設計直到現在,人們已漸漸地明白,設計是為人,而非產品或金錢,慢慢地明白了設計的這種人文精神。 而如何使中國的設計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這是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中國的本土文化是什么?是儒學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化,這些文化隨著具體的事物通過視覺表現出來,如國畫、書法、易經、禪學、五行八卦等等。民間有剪紙、泥塑、木版年畫等,這就是一種文化,是現代設計在中國急需的養科。
本文來源于南京logo設計:http://www.leesai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