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的感性設計中,設計的產品不僅要功能明確、材料合理,而且產品的形態要有如自然界生物的內在生命之神韻。通過對物的生命現象與形態關系的研究來探索產品感性產生的原因和表現的方法。物體的美感往往體現在該物體的形態是否富有生命力,物體形態的生命力實際上是物體本質的外泄形式。 為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探討:
(l)研究并理解有機物及無機物的形態特征與其生命循環過程(即孕育、出生、成長、死亡、再生、轉化)及生長環境之間的關系。
(2)掌握創造富有生命力的物體形態的方法:
a.創造力動感; b.創造對外力的反抗感;
c. 創造生長感; d.創造整體感; e.打破朦朧感等。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通過語言來溝通的,物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通過物的功能及形態來傳達的。人們在創造產品功能的同時,也賦予了它一定的形態。而形態可以表現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從此有了生命力。人們在使用物的過程中,會得到種種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這是人對外界事物產生的直觀認識,一般稱為認識的感性階段。當設計使產品在外觀、肌理、觸覺對人的感覺是一種“美”的體驗或使產品具有了“人情味”時,我們稱之為感性設計。 現代產品一般給人傳遞兩種信息,一種是知識即理性的信息,如常提到的產品功能、材料、工藝等;另一種是感性信息,如產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前者是產品存在的基礎,而后者則更多地與產品形態生成相關。
通過研究現代人的審美方式來表現產品的感性。產品之美體現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由合理的人機關系而產生的內在美和由外觀形態產生的外在美。人的審美觀是在不斷地變化的,產品的外在美更是如此。“造型優美”其豐富的內涵也包括了變化中的審美因素,比例與尺度、對比與均衡、韻律與節奏等美的規律都是人們在勞動中通過與產品視覺形象的和。諧化為審美因素。了解現代人不斷變化的審美觀有利于把握產品中的感性因素。 通過選擇合適的造型材料來增大產品的感性成份。在選擇材料制作產品與人直接接觸的部件時,不能僅以材料的強度、耐磨性等物理量來作評定,而且還應從所選材料與人情感關系的遠近作為尺度來評價。研究指出,與人類情感最密切的材料是生物材料(如棉、木等),其次是自然材料(石、土、金屬、玻璃等),然后才是非自然材料如塑料材料。一般來說,與人類越接近的東西,越令人感到親切,更多一份感性因素。
本文來源于南京logo設計:http://www.leesai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