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設計教學的最終目的不能定位在能夠完成什么樣的圖形,能夠熟練的操作。應該是培養學生發現、探究的學習方法,應該在于學生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教學中對于每一個問題的出現,每一種操作和分析,我們都要從更到的層次去保握,算法的思考要從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運用,構建綜合思維和分析推理能力。
小學六年級新開設了“LOGO設計語言”課程,對于學生而言,第一次接觸程序設計,學習LOGO語言,這是一個知識內容的重大轉變,更加深入了解和認識計算機軟件精髓,在課堂上,我和學生一起感受著LOGO程序設計帶來的豐富知識和奇妙變化,也感受著學生在LOGO中奇妙、創新的創作,我自身也深深的感受著LOGO程序設計帶給學生的興奮與成功感和我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的成就感,對我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LOGO設計語言作為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出現在小學階段,它既有著與其它“窗口”、“鼠標”操作的不同之處又有別于普通計算機語言。通過半學期有關于LOGO語言的教學,我對該類語言程序課的算法、推理,進行了反思:
一個規律和公式應該是建立在普遍和一般的現象中總結和發現的,帶有共性和普遍性。如果從特殊的中獲取和提煉,不但要是我們對這種規律和公式表示懷疑,而且影響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科學發現的方法。科學的算法應該是引導學生多維、多角度、多樣性的去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并對問題的提煉和總結。上面提到的演算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從橫向,總想的分析,引導學生從普遍和特殊的分析LOGO設計,這樣顯得嚴密和科學。
LOGO設計問題的解釋不能單純依靠一個結論來定位,特別是對小學生。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結合自己的體驗、結合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多途徑、多維度的開展,要讓學生帶有疑問和探究的思想沉入思考。而思考和探究,就需要老師的指導策略和方法,尋找適合學生的切入點,將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與即將探究的問題有機結合。讓學生發現問題的本質,不但要知其原,還要知其所以然。Logo程序大量程序思考和推算,就是從學生已有的幾何知識入手,深入淺出的解釋幾何中的數量關系,分析得出結論的。
基于以上幾點的教后反思,我們認識了信息技術課程對小學生的積極導向作用,我們在以后的信息技術課程中,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核心價值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LOGO程序的解題思想與方法正體現了更深層次的信息素養,是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只有重視這種素養的培養,才能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才能使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解決LOGO設計問題的能力。
本文來源于南京logo設計:http://www.leesai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