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學校文化理念設計就不能不先提及學校文化SIS識別體系,學校理念識別系統是學校文化SIS識別體系的靈魂,此系統是由學校師生的思想觀念等因素,長期影響積淀而形成的主導意識和深層心理定勢,對內可以激活師生為學校的辦學目標而奮斗,對外可以塑造學校形象。設計團隊首先通過與校方深入的溝通與挖掘學校的歷史文化資源,繼而立足實際放眼未來,同時借鑒其他社會組織的核心文化構建要素,進行對學校文化資源的系統整合和全面策劃,完善各個文化構成因素,達到自成一體并深入論證,逐漸形成專屬校方的個性化理念體系。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里本質意義,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含有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點標志的一種整體文化。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小批。校園文化一樣取自該學校的精神文化的涵義。校園文化的尤其的性質為互相作用性、滲透性和傳授繼承性。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提學校升級校的文化品質。
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首先是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一句話就是有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即體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園地,在這里我們的一切教學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師生參與的活動,都應以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人才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說學校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個性化、多元化、可持續是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要培養個性化的學生,必須要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實現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必須要有多元化發展的教師。但現行的各種教師培養發展機制,特別是各種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自上而下的評優制度,如特級教師、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評比,都是“標準劃一、名額分配、組織考核、領導決定”,使一些有特長有特色但個性“另類”的教師根本“排不上號”,十分不利于教師的多元化發展和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要積極營造有利于教師個性化、多元化發展的小環境,為那些有個性、有特長、受歡迎的教師構筑專業發展和施展才華的平臺,使每一位教師都有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和表演的舞臺。
校園文化建設還離不開制度文化的保障。科學的制度對學校的發展起著規范和導向的作用,尤其是對學校的發展過程起著協調的作用。要結合青少年成長過程的順序性、階段性和差異性的特點,體現制度的有序性、針對性和養成性的特征。學校在教書育人活動中所形成的,與校園精神、價值觀等精神文化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很重要的隱性教育方式,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為了更好地開發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必須把校園文化納入辦學計劃,做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改革開放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復雜的。市場競爭意識可激發學生改革、創新、向上的精神,也可帶來個人至上、金錢至上、追求享受等價值取向方面的消極后果。再加之他們身心發展和思想認識的不成熟,對現有的各種文化現象缺少鑒別,甚至以生為新,以奇為雅,從而表現出較大的盲從性。因此,必須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占領校園文化陣地,注重把握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導向、思想導向和價值導向,讓健康的歌聲、甜美的笑聲、朗朗的讀書聲和文明的談話聲充滿校園,確保校園文化沿著積極健康的軌道發展。
畫室要注重功能分區。不論我們畫室面積的大小,在裝飾設計的過程中,作畫區、收納區、展示區等功能區都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孩子作品的收藏展示是對孩子取得的成績的一種肯定和激勵。孩子們需要肯定和表揚。畫室要做好燈光的設計。一般來說,畫室對于燈光的亮度要求較高,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燈光要避免炫光和反光現象的出現。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出現,在設計中吊頂不宜設置過低,還需在天花板上設置高亮度主燈。畫室要保證空氣濕度。作為畫室,除了要注意隔音、燈光等因素,還需要我們注意防水和保溫的處理,以此來保證室內空氣的濕度。只有這樣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
學校如果不注重軟文化的建設,那么校園文化只能是空中樓閣,在校園建設中即使投入再多,也僅僅是多了幾棟漂亮的建筑。對于學生來說在一個樸素但有文化的環境中學習生活,遠比在一個相對豪華安逸但缺少文化的環境中學習,收獲要大得多。中國的學校和校長們如果真正能意識到這點,校園文化建設才具備了最基本的條件,否則花再多的錢做校園文化建設都只是一場自娛自樂的表演秀而已,對學校和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學校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一個學校的精神之所在。它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社會空間內工作、學習和自由生活的師生員工歷史形成并共同擁有的校園價值觀念及這些價值觀在物質與觀念形態上的具體化。它對師生的道德人格、倫理規范、思維方式等產生深刻影響,同時又能促進學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增強學校的創新能力,實現校園安定有序運行。
學校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學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學校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所構成的潛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學校環境文化包括靜態的物質環境文化和動態的人文環境文化。靜態的物質環境文化,主要指以靜態的物質形態方式存在的景觀文化,是隱藏在學校物質表象中的精神內核,是通過校園的物質層面呈現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體地說,它是包括校舍建筑、場地設備、花草樹木等各方面設施綜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見、摸得到的顯性文化,是學校物質文明建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