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是人們對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個評判的過程,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活動,是人們根據自身對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種對事物的看法,同時也受制于客觀因素,尤其是人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會對人們的評判標準起到很大的影響。對于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只有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在將來的藝術設計中充分發揮創作天賦,設計出優秀的作品。
從實際和方法論角度看,認為藝術是美的高度集中的表現,從藝術入手研究美,更易于抓住美的本質。藝術設計的前提就是對美的認識和把握。從美學史角度看,認為歷史上絕大多數美學家都特別注重藝術美。藝術設計就是將藝術的形式、美感結合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因素,再現于和我們生活精密相關的設計當中,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使用功能。藝術設計是為人服務的,作為一個優秀的藝術設計作品,首先應該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能夠被大眾接受,其次才會考慮其使用功能。藝術設計應是人類社會一定的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完美結合,不難看出,藝術設計的前提是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
不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設計,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個對所設計對象的理解,主要是對設計對象相關的背景文化、地理、歷史、人文知識的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從事藝術設計,就要在生活中不斷汲取營養,注意觀察,發現美的事物,找出美的事物所遵循的規律。培養良好的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就是,注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今高校藝術類專業雖然對設計知識的著重面不盡相同,但對于美、節律、均衡、韻律等的要求是一樣的。
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是從事藝術設計的前提。美學研究的對象就是是藝術,美學就是藝術哲學,從事藝術設計首先要考慮審美的需求。美國著名學者馬奇認為,美學就是藝術論,它不只是研究藝術中的部分問題,而是全面地研究藝術各方面的理論。我國著名的美術學家朱光潛認為美學必須以藝術為中心,只有首先把藝術認識清楚,然后才能認識一般現實生活中審美的性質。
好的審美對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但審美不錯,可能不僅僅是因為善于發生美而是因為更能看出丑。如果一個設計師覺得某樣事物比較丑,他自然會想辦法去改變它使變得美它。因此設計審美不僅和美有關,更和丑有關。美和丑不只是視覺層面主觀簡單的好看或不好看,它還關系到設計的一些原則以及一些時代特征、關系到如何體現產品的功能等等。對設計審美的學習也應該從做不丑的設計開始。只有掌握和遵循一些設計的基本原則才能讓界面呈現出信息清晰、畫面干凈、有層次感、整體統一。本文來源于南京VI設計公司
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是從事藝術設計的必要前提,優秀的藝術設計作品一定是符合美的衡量標準,是受大眾認可的。提高審美能力的途徑是生活中注意觀察和分析,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人們對美的事物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每個人對美的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就會存在審美差異,衡量美的標準是相對的,但人們卻在生活實踐中總結了一套審美原則,優秀的藝術設計都要遵循美的形式法則。只有熟練掌握美的形式法則,具備很好的審美能力,才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所以,對于藝術設計者來說,培養良好的審美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構圖中常見的對立因素大小、多少、高低、繁簡、虛實、方圓、粗細、前后、藏露、輕重、明暗、疏密、冷暖等等。這些對立的因素就要通過平時搜集,在構圖上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講解,特別要注意對作品構圖中的對立因素的分析。只有通過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這樣才會達到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對于一個好的設計師,生活中任何一個時刻,一個事物,都有可能成為他創意的迸發點.這就要求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只有注意掌握更多更廣泛的知識,才能逐步積累自己的審美經驗,才能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同時,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觀察周圍的世界,在觀察中要善于用眼用心用腦去觀察,使審美能力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步提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