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設計中,照片與文字等元素通常都是在二維的世界中編排的,在需要凸顯和強調信息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嘗試將元素以立體的形式展現,使版面產生縱深的變化。同時也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那么除了直接選用帶有縱深感和層次感的照片之外,我們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版面的縱深與層次感呢?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凸顯需要強調的信息打破二維觀感,產生平面與立體的對比有效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這種將元素均等排列的形式比較適合表現安靜與穩定的印象,也經常用于不同商品的陳列等場景。如果作為視覺畫面來說,我們應該怎樣為其添加空間上的層次與縱深感呢?根據近大遠小的原則,可以通過將元素縮小來產生位置的變化,元素縮放的越小,就意味著在視覺上距離我們越遠。
大小的區分,也為畫面添加了視覺焦點,相對于均等擺放來說,更具有視覺表現力。針對不同的設計目的,信息會以不同的編排形式呈現。除修改元素大小之外,將元素之間相互疊壓也是能夠表現出層次與立體感的有效方式。采用這種手法時,需要確認好信息是否可以被遮擋。而在可以實現動態效果的數碼載體中,這種處理可以提升交互的趣味與視覺的美觀度。我們也可以嘗試不同的疊壓形式,降低遠處元素的透明度來實現虛實的變化。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希望大家能夠嘗試更多其他方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望向公路的遠方時,會看到道路向遠方逐漸縮小,最后直到成為一個點而消失在視野之外,這就是透視的最基本原理。當人眼看物體時,只有觀看的聚焦位置會是清晰的,而前景與背景的物體會相應虛化。照相機通過更換大光圈的鏡頭,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景深效果。從消逝透視的原理來說,因為空氣的漫反射以及距離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物體越遠細節就越少。為版面中文字添加陰影效果,可以使原本處于二維環境中的文字凸顯出來。仿佛懸浮在紙上一般,適合應用于需要強調和吸引人注意的文字。
陰影的添加可以描述一個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關系。當陰影出現在物體底部時,會給人平放在地面的印象;當陰影與物體拉開距離后,仿佛漂浮在半空的視覺就呈現出來了;當陰影出現在物體的背面時,能讓人產生貼靠在墻上的感覺。光影的變化,可以為文字帶來更加立體的效果,上圖的正方體是假設光源的位置在左前方所呈現出的明暗灰關系。將文字以筆畫中心畫線并連接,就能產生筆畫中心凸出的印象,搭配正方體的明暗灰關系后,立體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倒影與陰影一樣,可以描述物體與地面的關系。同時,倒影的加入也會為畫面增加品質感。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為某些與地面呈角度的物體添加倒影時,沒有辦法采用直接將物體鏡像的方式,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重新繪制物體底部的倒影。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進感,明度低的色彩具有后退感。上圖中左側畫面內部會給人收縮的感覺,右側則會給人內部向外膨脹的印象。與物體的距離越近,固有色就會越鮮明,隨著距離的變遠,空氣中的漫反射也會隨之增加,物體的純度也會變低。本文來源于南京logo設計公司
天空中大氣的密度是越靠近地面越稠密,所以越靠近地面,天空的色彩越會變得暗淡。離地面越高,色彩純度也會越高。在色彩中,冷色通常會給人后退感,而暖色會給人前進感的視錯覺印象。暖色包括:紅、橙、黃;冷色包括:綠、藍、紫。利用冷暖的這一特性,可以有效增強畫面的縱深感與層次感。帶有縱深感的畫面會給人更強的視覺沖擊力,更加偏向現實中常見的視覺空間。而偏向平面化的版面則有更加抽象的印象。拋去主觀性的美感,單從傳達的功能性來說,兩者并沒有孰優孰劣。需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畫面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