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辦學思想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它包括對教育意義和功能的理解,對人才、質量標準的看法,對師生關系、教學關系的認識等等。①校長首先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有了理念才能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校長的成功在于將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先進具體的,大家都認同的理念,形成具體的可操作的目標。教育是喚醒,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是情感與情感的溝通,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感動,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激情的揮灑和真情的流露。校長的使命就在于不斷地制造喚醒與感動。②要把辦學思想和理念轉化為師生共同的追求。內在目標,形成共識;不斷探索,廣泛認同;開展活動,提升價值。③應建立起人性化的、彈性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師的生命質量,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④學校要形成辦學特色。彰顯傳統文化,發揮地域優勢,形成辦學特色尊重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特長最好的教育是張揚學生個性的教育。
但是,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嚴格卻是學校教育目標實現和校園文化開展的有力保障;管理科學、民主,則是促進學校各項工作和校園文化蓬勃健康發展的推動力。學校應調整管理方式,強化目標管理體系。學院領導要改進作風,提高水平,發揚民主,善于溝通。協調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工作目標的設立和管理工作,合理授權,給員工創造自由完成目標的條件,使目標工作切實可行;細化工作崗位,充分考慮管理細節,制訂量化指標,全面目標管理;加強管理調控,使學校各項工作、各部門、各崗位、各級各類人員的工作過程,都處于目標計劃管理的指導之下,更進一步改善員工工作表現。
向學生講述學校的發展歷史,向學生介紹各行各業代表,教唱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對學校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形成學校精神。學校充分發揮宣傳窗、黑板報、校史陳列室、閱報欄、廣播站等宣傳陣地的作用,及時報道學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加強對學校刊物的管理指導,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刻內涵,涵,以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是非標準,我們才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弘揚先進文化,積極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文化治校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美好的校園環境文化,是催生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生命發展的深厚土壤。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們倡導學校這樣的價值信條:“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叫教育”。我們用文化引領學校的各項建設,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學校的辦學品味,引領學校不斷走向優秀、走向卓越、走向輝煌! 在新區建設時,學校以校訓為內涵指向,協調布局文化設施,使精神因素漸染其中,打造與文化價值內涵一致的“文化校園”。使整個校園現代而不失典雅,大氣兼具底蘊,“正德厚學”無不隱于其中。除了目光可及的校園文化實體,校園里更多的是經由人事透露出的精神氣質。學校創新管理,用制度文化規范人,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讓教師潛下心來育人。在這里,看不到多少“明令禁止”和“協管員”,但教育秩序井然,育人成果輝煌,教育的量和質都在文化磁場的驅動下悄然演繹。
校園文化的功能導向功能。校園文化蘊含著較深層的價值體系,這一體系是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實踐中凝結而成的。它為學生提供了行為的參照系,潛移默化地指導其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個人行為引導到集體目標上來,因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導向的成功與否,是校園文化發揮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還是產生了消極的負面效應的重要標志。可以說,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規定了一種目標模式。
學校根據校園建筑規劃設計綠化布局,如:種植當地特有的植物等,設計各具特色的綠化,構建人文化的花園式學校。校容校貌體現出美的韻味,滿足師生的教學、生活、活動和審美需求。而凈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校園凈化要做到地面無雜物痰跡,墻面無污漬,桌椅無刻印,門窗無積塵,衛生無死角。培養學生愛護校園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樹立凈化校園、保持校園衛生人人有責的思想。
以拓寬學生視野,完善知識結構為目的的各種講座、學術論壇等之所以深受學生歡迎,成為校園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是因為這些文化形式在呈現文化的豐 富性,傳播手段的多媒介性的同時,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引導作用。但在三屆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中,雖有《推崇名師,追求學術》和《院士是面 旗幟》等獲獎項目,但就其實質而言,仍然是“教師”圍繞“學生”的天體運行中行星與衛星式的關系。這一關系導致本應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建設的精神家園,前者卻成了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