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實世界當中,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并沒有足夠的時間留給設計師,截止時間就在眼前,你需要立刻交付設計。你不著急嗎?想拖延?這個時候能拯救你的,只有盡快設計。不論如何,更快的設計,在現實情況下,對你有好處。立刻進入設計狀態似乎不錯,但是這并不會讓你更快。寧可花點時間思考,琢磨清楚設計目標,也比立刻動手設計要好。磨刀不誤砍柴工。確定明確的目標,快速梳理清楚你要什么,接下來才能更有條理,更容易也更快完成設計。
也許你已經意識到了,設計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迭代的過程,在一次又一次的迭代調整中,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案。夠快速的設計,才能讓你在嘗試過程中,有可能迭代出更多更好的方案。天賦這種東西就像獨角獸,都聽說過,但是沒人見過,在那些成功者身上,你更多看到的是一萬小時法則留下的痕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更快速地設計和實現,你距離好設計就更近。設計需要時間,我想你也明白。獲取靈感、思考、探索、頭腦風暴、冥想、看dribbble、翻文章等等。無可爭辯,拿到需求之后,絕大多數設計師都會做這樣的事情。
不過不要在這個事情上花費太多時間,不要磨洋工,不要讓這成為拖延的借口。創意并不會憑空涌現。你當然沒法保證每一次產出都是天才的設計,但是你至少可以先做出一些東西,只要你愿意去做。當你在等待天才想法出現的時候,其他的人可能已經嘗試過一個又一個想法了,也許他之前的構思并沒有那么好,但是每一次調整和修改都會更好一點,也許下一個想法會比你的構思強很多。迭代的力量很強。一個樂于在動手和迭代中前進的人,更容易拿出可行的方案。
《藝術與恐懼》一書當中曾經記述過這樣一個實驗:一位老師將手底下的學生分為兩組來做同一個設計,A組是基于質量來評估最終的結果,B組是基于設計的數量來評估結果,而最終質量最高的設計來源于B組。這當然并不是說數量越多越好,但是它揭示了迭代數量所隱含的價值。不要等待最好的想法憑空降臨。開始,進入下一步。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我總喜歡從草稿開始。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現實的內容,這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如果可行則實施,不行就放棄。這聽起來似乎會浪費時間,但是草稿才是距離下一步落地設計,最近的步驟。草稿這種嘗試是最為快速廉價的東西,想要快,就不要停下畫草稿的手。
我信奉更早分享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等待完成之后再分享。更早分享你將更快獲得反饋,獲得他人的意見和觀點支撐。當然,你或許意識到你現有的方案可能不起作用,你需要建議,并且他人提供的想法可能會讓你放棄之前所有的努力。但是想想看,在前期投入更少的時候進行修改,總比快要完成的時候推倒重來要好得多。分享你的工作進展的另外一個好處在于,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他們和你共同擁有這個項目,讓更多的人幫你一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