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學院的設計系前面會加上“藝術”兩個字,這就是學院骨子里的聲音“設計是藝術的”。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很多設計公司無時無刻不在設計前面加上“商業”兩個字,設計就是為了商業,為了盈利。其實,如今的學院打藝術旗幟是很商業的,因為他們想更多吸引那些懷揣藝術夢想的青年前來“交錢”擴招。商業的欲望開始腐蝕了學院本該堅守的純潔夢想。
但這樣的答案并沒有什么驚喜。那為什么我們會經常疑惑這個問題呢?設計當然不存在商業和藝術的區別。這就象我們不會根據一個完美的洞,而評選那個錘子更具商業價值還是藝術價值。我們要的是那個洞,而不是錘子。商業和藝術的詞匯修飾都掩蓋不了設計的本質:為人服務,人才是設計的主人。所以真正最頂尖的設計很少是由學院“規范”出來的。因為最鮮活的人和生活都不會在學院“首演”,對于傻坐在電腦前,用呆滯目光看著空白創建頁的我們,或許有些方法可以幫到自己;人總會發明自慰的辦法,上帝造人的時候其實已經想到了這一步,他知道我們在空虛無聊無助的時候,首先能借助的,其實就是自己,所以有人總結出來一些關于設計的思路,被我正好找到,正好我有寫博客,正好可以分享給正在看我博客的朋友們,所以,這是緣分。
我們設計的舞臺就在生活中,呵呵,又是一個毫無新意的“常識”。創意永遠是設計圈里制勝的法寶,多少年多少藝術家設計師都在渴求上蒼能賜予靈感,而靈感就像騷味嗆鼻的屁一樣,可遇不可求。如果用財富來衡量,一個點子,足夠價值連城。而天天談論商業的設計師,骨子里卻是藝術的,只因他們做不到藝術才極端的投靠了商業,不過他們還沒想明白要得到客戶的尊重不能只是商業,因為客戶會比他們更“商業”。天天談商業的設計者往往又丟失了尊嚴。我很遺憾,設計是藝術還是商業的話題還在被我們重復談論,估計有設計在就還會有這個永恒的話題。我們從來不會討論一杯"牛奶咖啡"到底是牛奶還是咖啡。雖然根據每個人的喜好、需求不同,會調配牛奶與咖啡的比重,但不是牛奶多還是咖啡多都不會改變一個叫“牛奶咖啡”的整體,它們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分割、沒有對抗、沒有疑惑。設計就是“牛奶咖啡”,這或許會讓我們的視野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