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會排除這個非量化的因素,但是歷史上很多有名的思想家給出了直覺應有的地位,包括 Albert Einstein, Buckminster Fuller, Carl Jung, Ray Bradbury 和 Steve Jobs,甚至是Alan Turing, 這個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聲名狼藉的邏輯學家和密碼專家,知道數學推理的根本就是“直覺和創造力”。象征式的表達為設計增添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象征早在文字出現之前已經存在。象征和暗喻都不止于信息,更具有內涵,不過兩者實現的方式差異較大。偉大的思想家和未來學家都認為直覺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關鍵。 幸運的是,對許多依賴一星半點的靈感來實現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的設計師,直覺不是一種在我們工作流程當中被提出來的怪東西,而是自然而然的。 直覺是一種有很多創意浸泡在里面的介質,而智慧則提供一個方程式來執行和發表最終的產品。象征的表達簡潔、直接和緊密,而隱喻表達中特定元素的設計,更能精確地定義客戶群體—有時出人意料(甚至更令人愉快!)。
“一件作品能得到三種反應——好,不好,讓人叫絕!讓人叫絕是我的目標。”—Milton Glaser
在Logo設計中添加引發共鳴的特質可讓它的傳播達到最廣,這也是所有標識的終極目標。設計與串聯“思維”的智力訓練并非毫不相關——尤其涉及打造品牌的時候——將直觀的象征和隱喻與戰略性思考相結合,能夠整合讓你的Logo脫穎而出并讓人記住的重要要素。
經驗告訴我,感官體驗(情感與思維的結合)是Logo創意直覺的即時來源。免去燒腦的工作或花大把錢卻讓作品更累贅。用這種小預算設計Logo的方法贏得客戶共鳴,讓任何大預算客戶艷羨不已。通過潛意識、象征和隱喻是觸及并保持聽眾的注意力的最佳方式,也更容易被回想起。沒有哪個設計師能夠每次都創造出讓人叫絕的作品。毫無疑問,創造好的作品需要耗費一番功夫。但另一方面,創造過程中產生絕妙點子其實可以是相當輕松的。許多LOGO設計師在創造過程中選擇跟隨直覺。我們的互聯網技術,讓任何生意,不管業務大小都能夠觸及全球客戶。另一方面,這種接觸會產生過多的背景噪聲,需要持續去管理。他們將常見的象征和隱喻聯系整合僅僅因為“感覺對了”。直覺對所有人尤其是創意領域的設計師格外有用——直覺能引導設計師找到最易懂,最引發共鳴的方案。讓事情難辦的是,如今的經濟壓力要求更低的預算,但更聰明的主意。
盡管實踐才是做好的歷練,但作為媒介,直覺是任何人都可獲得的(閱讀完文章后嘗試著做個練習)。作為與生俱來的能力,直覺通常沒有得到與“可被教授”的智慧相同的對待。從文化角度來看,我們“被接受”只有通過正規教育(和很多重要的開支)才能獲得可行的解決方案的觀念。我并非來這貶低良好教育和強大的知識技能(畢竟這是人類創造和做任何事的基礎),我只想為直覺在設計中的有用性和可靠性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處理好直覺和知識技能的關系將會幫助你創造一個能夠吸引更多客戶的Logo。